以下是一些奧林巴斯正置三目顯微鏡 BX53 的使用技巧:
奧林巴斯BX53顯微鏡光路調節技巧
光源優化:根據樣品的特性和觀察需求來調節光源強度。對于透明或較薄的樣品,使用較低的光源強度,避免過亮導致細節丟失;對于不透明或較厚的樣品,則可能需要增加光源強度。同時,可通過調節聚光鏡的高度和孔徑光闌來控制光線的匯聚和散射,使光線均勻地照亮樣品,獲得更好的對比度和清晰度。
光路校準:定期進行光路校準,確保光路系統的準確性。例如,檢查物鏡、聚光鏡和目鏡是否在同一光軸上,可通過觀察視野中心的樣品圖像是否在不同放大倍數下都保持清晰和居中,若有偏差,可使用顯微鏡的校準工具進行調整。
奧林巴斯BX53顯微鏡聚焦與成像技巧
粗調與微調配合:在開始觀察時,先使用粗調旋鈕快速找到樣品的大致位置,使樣品進入視野。然后,切換到微調旋鈕進行精細調節,以獲得最清晰的圖像。在高倍鏡下觀察時,微調的精度尤為重要,要緩慢、小心地轉動微調旋鈕,以免錯過最佳聚焦點。
利用景深:根據樣品的厚度和觀察目的,合理利用景深。對于較薄的樣品,可以通過減小景深來突出樣品的細節;對于較厚的樣品,則需要適當增大景深,以便觀察到樣品不同層面的結構。可以通過調節物鏡的數值孔徑或聚光鏡的孔徑光闌來控制景深。
三目成像優化:當使用三目接口連接成像設備時,先在雙目觀察下將圖像調節清晰,然后再切換到三目進行成像。同時,根據成像設備的特性,調整相機的曝光時間、增益等參數,以獲得高質量的圖像。
奧林巴斯BX53顯微鏡樣品制備與觀察技巧
樣品切片厚度:對于需要切片的樣品,切片厚度要適中。一般來說,對于細胞和組織樣品,切片厚度在 5-10 微米較為合適,過厚的切片會導致光線散射和成像模糊,過薄則可能會丟失樣品的一些結構信息。
樣品染色:根據樣品的特點選擇合適的染色方法,以增強樣品的對比度和可見度。例如,對于細胞樣品,常用的蘇木精 - 伊紅(HE)染色可以使細胞核和細胞質呈現不同的顏色,便于觀察細胞的結構;對于細菌樣品,革蘭氏染色可以區分革蘭氏陽性菌和革蘭氏陰性菌。
觀察順序:在觀察樣品時,建議先使用低倍物鏡進行整體觀察,了解樣品的大致形態和分布情況,然后再選擇感興趣的區域,切換到高倍物鏡進行詳細觀察。這樣可以避免在高倍鏡下盲目尋找目標,提高觀察效率。
奧林巴斯BX53顯微鏡特殊觀察模式技巧
相差觀察:在相差觀察模式下,要根據樣品的透明度和折射率差異,調節相差環的位置和聚光鏡的相位板,以突出樣品的相位差,使透明樣品的細節更加清晰可見。
熒光觀察:進行熒光觀察時,選擇合適的熒光激發塊和濾光片組合,以確保能夠有效地激發熒光并過濾掉不需要的光線。同時,要注意熒光染料的激發和發射波長范圍,避免不同熒光信號之間的干擾。此外,為了減少熒光淬滅,應盡量縮短觀察時間,并在觀察過程中避免強光照射。
偏光觀察:對于具有雙折射特性的樣品,在偏光觀察時,需要旋轉載物臺,觀察樣品在不同角度下的偏光現象,以分析樣品的晶體結構和取向等信息。同時,可以使用補償器來進一步增強偏光效果,提高觀察的準確性。
電話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