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林巴斯科研顯微鏡CX43是一款功能強大的顯微鏡,適用于生物、醫學等領域的科研觀察。以下是該顯微鏡的操作流程:
一、奧林巴斯科研顯微鏡CX43開機前準備
放置顯微鏡:
將顯微鏡平穩放置在平整、穩定的桌面或實驗臺上,確保使用環境無塵、無污染,以免影響觀察精度。
顯微鏡一般放置在身體前方略偏左的位置,方便用左眼觀察(右眼可用于繪圖或記錄)。
檢查部件:
檢查顯微鏡各部件是否齊全、完好,如目鏡、物鏡是否安裝正確,調焦旋鈕、載物臺移動旋鈕等是否靈活。
檢查物鏡、目鏡、聚光鏡等光學部件是否清潔,如有必要,使用鏡頭紙輕輕擦拭。
二、奧林巴斯科研顯微鏡CX43開機與對光
接通電源:
打開顯微鏡的電源開關,讓光源預熱一段時間(通常15-30分鐘,具體取決于光源類型),以達到穩定的發光狀態。
調節光源:
旋轉亮度調節旋鈕,調節照明光亮度至適中水平。開始時亮度不宜過高,可根據后續觀察情況再進行調整。
三、奧林巴斯科研顯微鏡CX43樣品準備與放置
采集樣品:
根據實驗需求,采集新鮮的、具有代表性的樣品。
制作樣品:
將樣品制作成涂片或切片,確保樣品平整且薄,以便光線能夠穿透并形成清晰的圖像。
對于需要熒光觀察的樣品,需提前進行熒光標記。
放置樣品:
將載有樣品的載玻片放在載物臺上,使用樣品夾或壓片夾牢固夾住樣品,以防其移動或脫落。
確保樣品處于視野中心位置,通過載物臺的移動旋鈕調整樣品位置。
四、奧林巴斯科研顯微鏡CX43顯微鏡調節與觀察
選擇物鏡:
根據實驗需求,選擇合適的物鏡進行初步觀察。通常從低倍物鏡開始(如4倍、10倍物鏡)。
粗調焦:
轉動粗調焦旋鈕,使載物臺緩緩上升,同時從側面觀察物鏡與樣品的距離,直到物鏡接近樣品但不接觸。
然后通過目鏡觀察,反向轉動粗調焦旋鈕,使載物臺緩慢下降,直到視野中出現清晰的圖像。
細調焦:
使用細調焦旋鈕進行微調,使圖像更加清晰。
低倍觀察:
在低倍鏡下快速找到樣品的大致位置,并調節焦距和照明,使樣品邊緣輪廓清晰可見。
切換物鏡(如需高倍觀察):
轉動物鏡轉換器,將低倍物鏡換成高倍物鏡(如20倍、40倍、100倍物鏡)。
在切換物鏡時,應從側面觀察物鏡與樣品的距離,避免物鏡與樣品相撞。
由于高倍物鏡的焦距較短,此時可能需要再次微調細調焦旋鈕,使圖像清晰。
調節聚光鏡(如需):
根據所使用的物鏡放大倍率,調整聚光器上的孔徑光闌。高倍物鏡需要更大的孔徑光闌以獲得更好的分辨率,低倍物鏡則可能需要較小的孔徑光闌以減少背景光散射。
使用聚光鏡調節旋鈕,將聚光鏡的高度調整到適當位置,以便更好地照亮樣品。
相差觀察(如配備相差功能):
選擇合適的相差物鏡(如20倍、40倍相差物鏡)。
轉動相差顯微鏡的相差調節環,使相差環與物鏡上的相差板對齊,以獲得最佳的相差效果。
熒光觀察(如配備熒光功能):
根據所使用的熒光染料或熒光蛋白的激發和發射光譜,選擇相應的熒光濾光片組。
通過顯微鏡上的光路切換裝置,將光路從明場或其他觀察模式切換到熒光模式。
打開熒光光源,調節熒光光源強度至合適水平。
觀察熒光圖像,調整熒光濾光片的位置和激發光的強度,以獲得最佳的圖像對比度和亮度。
五、LV2000顯微鏡相機記錄與測量
記錄圖像:
如有需要,可以使用顯微鏡配備的數碼攝像頭或連接電腦的圖像采集系統,拍攝觀察到的圖像。
記錄圖像放大倍數、熒光濾光片組選擇、曝光時間等參數。
對圖像進行標注,注明樣本來源、觀察時間等信息。
測量與計算(如有需要):
使用顯微鏡附帶的測微尺測量樣品中細胞或結構的大小等參數。
根據物鏡的放大倍數等進行計算。
六、奧林巴斯科研顯微鏡CX43結束觀察與清理
關閉光源:
觀察結束后,先關閉熒光光源或其他光源的電源,以延長光源的使用壽命。
切換光路:
將顯微鏡的光路切換回明場或其他常用的觀察模式。
取下樣品:
小心取下樣品,清理載物臺,保持顯微鏡的清潔和整潔。
復位顯微鏡:
將物鏡轉回到低倍鏡位置,將載物臺降至低位置。
關閉電源:
關閉顯微鏡的總電源開關。
清潔與收納:
用干凈的鏡頭紙輕輕擦拭目鏡和物鏡上的灰塵和污漬。
用柔軟的布擦拭顯微鏡的機身。
將顯微鏡放入專用的顯微鏡箱或柜子中,妥善保管。
注意事項
操作規范:
嚴格按照操作手冊進行操作,避免突然或劇烈的撞擊,以免損壞顯微鏡或影響觀察效果。
切勿拆卸顯微鏡的任何部件,以免導致故障或損壞。
環境要求:
請勿在有陽光直射、高溫、高濕、有灰塵或振動的環境中使用顯微鏡。
樣品處理:
樣品制備過程要保持操作無菌,避免雜菌污染影響觀察結果。
放置和取下樣品玻片時要小心,防止玻片破碎劃傷物鏡或載物臺。
維護保養:
定期對顯微鏡進行全面維護和校準,確保其性能穩定。
使用完畢后,及時清理顯微鏡,套上防塵罩,存放在干燥環境中。
電話
微信